又一省份取消“应届生身份”限制!留学生就业迎来利好!

时间:2025-08-21  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

每当毕业季来临,“应届生身份” 的价值都会成为热议焦点。对于留学生而言,这一身份更是关系到回国后的职业起点与发展路径。近期多地政策调整,为应届生身份 “松绑”,这波红利究竟有多大?留学生又该如何把握?一起往下看看吧!

政策放宽,毕业生迎来利好

01

2025年6月25日,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《“才聚荆楚 共建支点”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》。文件明确,全省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面向“应届高校毕业生”的招录招聘岗位,应当向毕业当年度和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放开,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、缴纳社保、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作限制。

图源: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

早在今年 1 月 2 日,四川省人社厅就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针对招聘领域提出重要调整,明确要求按照统一部署,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,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;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;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。

此前,山东、广西、贵州、湖南等多地人社部门也发文,调整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,明确在省内事业编等用人单位招聘中,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、缴纳社保等作限制,仍可按照应届生身份报考。

图源:软科

这些政策的调整,对于留学生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。以往,“缴纳社保即失去应届生身份” 的规则让许多留学生顾虑重重,如今多地放宽标准,意味着更多缓冲空间,让职业选择更从容。

应届生身份有哪些福利?

02

一直以来,“应届生” 这一标签背后,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倾斜与机会优势:

考公岗位倾斜:公务员考试中,很多岗位都仅招录应届毕业生。以 2024 年国考为例,3.96 万的招录计划里,2.6 万个岗位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,占比超六成。对于希望进入体制内的留学生来说,符合应届生身份,意味着能选择的岗位更多,竞争压力相对更小。

国企招聘重点倾向:国企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力度持续加大。据国务院国资委数据,2022 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 76 万人,同比增长 23.4%;其中央企招录 36.8 万人,同比增长 23.9%。2024 年 7 月,人社部明确延续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政策,并将期限延长 2 年。地方层面,河南等省也要求国企招收 2024 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 2023 届,应届生在国企招聘中占据明显优势。

名企校招 “入场券”:无论是央企、世界 500 强还是互联网大厂,校园招聘都是应届生进入的重要通道,其竞争难度往往低于社会招聘。留学生虽毕业时间与国内高校略有差异,但只要在用人单位认可的应届毕业区间内,就能参与校招,这是进入知名企业的 “捷径”。

落户政策 “绿色通道”:不少城市为吸引应届生出台落户优惠,上海就是典型 —— 博士应届生、高校硕士应届生及清北复交同济华师大等本科应届生可直接落户。对留学生而言,符合应届生身份,也能更顺利地享受各地针对留学生的落户政策(如上海对世界前 50 院校留学生的直接落户政策),加速扎根城市的步伐。

政策松绑,少些 “身份焦虑”

03

过去,严格的应届生身份认定曾让不少人陷入两难,留学生也不例外:

智联招聘 2024 年发布的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19.1% 的应届生选择 “慢就业”;中国青年报调查则发现,超七成学生身边有同学主动延毕,其中四成是为保留应届生身份。

这种 “身份枷锁” 背离了政策初衷 —— 原本设定 “缓冲期” 是为帮助毕业生适应社会,如今却成了束缚选择的框框。一旦考编失败,两年空档期 + 零工作经验,反而让竞争力更弱。

值得欣慰的是,多地放宽认定标准,正为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松绑:

不必再为 “保身份” 不敢尝试工作,可边就业边备考;职场起步阶段能更自由地探索方向,不怕 “试错” 就失去机会;短期工作经历不再成为 “身份障碍”,让留学经历与职场经验更好结合。

声明:资料来源于网络